期刊简介

  本刊由中国免疫学会、上海市免疫学会和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共同主办的免疫学专业期刊,是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及统计源期刊,是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也是基础类医学核心期刊之一。以服务全国为宗旨,主要报道我国免疫学研究成果,旨在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刊载内容有基础免疫学、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技术等。本刊设有论著、专家述评、中青年学者论坛、综述、学术讨论等栏目。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上海市免疫学会

出版部门: 《现代免疫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1-247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1-1899/R

邮发代号: 4-319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81

出版地区 上海

出版地区 上海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现代免疫学杂志
  • 杂志名称:现代免疫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上海市免疫学会
  • 国际刊号:1001-2478
  • 国内刊号:31-1899/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期刊收录: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现代免疫学杂志2006年第1期文章
  • 人外周血及脐血来源树突状细胞对宫颈癌细胞的直接杀伤效应

    探讨人外周血及脐血来源树突状细胞(DC)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宫颈癌细胞的直接杀伤效应.自外周血及脐血分离获得单核细胞,体外经rhGM-CSF、小IL-4和rhTNF-α诱导培养,获得DC,采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DC相关表型;MTT法检测人外周血及脐血来源DC对宫颈癌细胞HeLa及CaSki的体外直接杀伤效应.结果显示,人外周血及脐血来源单核细胞诱导培养第6天后具有典型DC形态,FCM结果显示高......

    作者:王华丽;孔北华;张建华;张彩 刊期: 2006- 01

  • 上海人群中TAP、LMP和HLA-DM基因多态性研究

    调查上海人群中抗原处理相关基因TAP、LMP和HLA-DM的分布情况,并探索这些基因与自身免疫病类风湿关节炎(RA)、IgA肾炎(IgAN)和多发性硬化症(MS)的可能关联.应用PCRSSO或PCR-RFLP技术对80名无血缘关系的上海地区正常人及156名RA患者、60名IgAN患者和21名MS患者作了TAP1、TAP2、LMP2、HLA-DMA和HLA-DMB基因分型.并作了两位点连锁不平衡分析......

    作者:张勇;朱晓春;孙雪青 刊期: 2006- 01

  • hCGβ-C3d3基因免疫BALB/c小鼠选择性促进B细胞克隆扩增

    评价分子佐剂C3d在基因免疫中选择性促进抗原特异性B细胞增殖作用.分别用质粒pCMV4-hCGβ-C3d3和pCMV4-hCGβ免疫BALB/c小鼠,免疫剂量为50pmol.间隔3周相同剂量加强免疫1次.加强免疫后第1周及第2周,MTT法分析各组小鼠脾脏B细胞和T细胞增殖;ELISPOT法分析两免疫组小鼠脾脏hCGβ抗原特异性IgG分泌细胞.结果显示在加强免疫后第1周及第2周,hCGβ-C3d3免......

    作者:余敏;李大金;王秀丽;袁敏敏;朱影;姚晓英;李华萍 刊期: 2006- 01

  • 抗小鼠SHP-1、SHP-2和SHIP三种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为了制备抗小鼠蛋白酪氨酸磷酸酶的单克隆抗体(mAb),分别以SHP-1、SHP-2和SHIP重组蛋白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通过B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制备抗相应磷酸酶的mAb.用Westernblot检测mAb对重组蛋白和细胞中天然磷酸酶的反应性.共获得12株可稳定分泌抗磷酸酶mAb的杂交瘤细胞株.其中6株可分泌抗SHP-1mAb(LX-SHP1.1~LX-SHP1.6),3株可分泌抗SHP-2......

    作者:张圆;刘雪松;朱勇;欧阳为明;宋朝君;薛江楠;庄然;金伯泉 刊期: 2006- 01

  • CD1限制性T细胞与疾病

    抗原提呈细胞被外来脂质抗原感染后,该抗原提呈细胞内合成的CD1分子可以在内质网中与脂质抗原结合,随后CD1-脂质抗原复合物移行至细胞膜表面,被CD1限制性T细胞识别.CD1限制性T细胞也可以识别CD1分子与自身脂质抗原的复合物,然后被快速激活,实现辅助和效应功能.CD1限制性T细胞与抗原提呈细胞、NK细胞和其他淋巴细胞的相互作用,在抗感染免疫,抗肿瘤免疫以及平衡自身免疫和耐受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张镭;储以微 刊期: 2006- 01

  • 胰岛移植免疫耐受的研究进展

    随着2000年Edmonton方案提出并应用到胰岛移植后,使得移植的成功率大大提高.该方案之所以取得极大的成功,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其对以往的免疫抑制方案的改进,这使得免疫耐受的诱导成为近年来胰岛移植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首先新型免疫抑制药物,如脱氧精胍菌素、来氟米特等,在延长同种异体胰岛移植的存活时间的同时,且无任何β细胞毒性作用,提高了胰岛移植的成功率.其次,通过TNF/TNFR家族和B7/CD28......

    作者:徐宽枫;刘超 刊期: 2006- 01

  • 干扰素调节因子与Th细胞分化

    干扰素调节因子家族是公认的调节干扰素效应的转录因子.近年来研究发现,干扰素调节因子家族各成员之间以及与其它转录因子相互作用,通过调节抗原提呈细胞的功能以及直接作用于Th细胞本身,对Th向Th1或Th2分化起重要作用,可作为肿瘤或过敏性疾病治疗的一个靶点.......

    作者:马小兵;王海涛;畅继武 刊期: 2006- 01

  • 非Btk基因突变的先天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研究进展

    非Btk基因突变所致的先天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属于原发性体液免疫缺陷病,其Btk基因并无异常,但临床表现与Btk基因异常所致的X性联无丙种球蛋白血症极其相似.近年来研究发现前B细胞受体(包括μ重链、替代轻链成分λ5/14.1、Igα)异常,或者B细胞连接蛋白基因突变,都可引起B淋巴细胞发育障碍,出现体液免疫缺陷.因此文章对μ重链、λ5/14.1、Igα和B细胞连接蛋白的遗传学特性、基因突变及分子致病......

    作者:杜晶;陈同辛 刊期: 2006- 01

  • 人类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是一组与遗传密切相关的疾病,其病因尚未完全清楚,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一部分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发病机制在基因水平上得到了阐明.从分子生物学水平上对该病进行研究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也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人类免疫系统的作用机制.与国外相比,国内对该病的研究才刚刚起步,除了有限类型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基因突变被报道外,尚未见相关的功能性研究.本文从B淋巴细胞发育、免疫球蛋白类别......

    作者:陈同辛 刊期: 2006- 01